赤峰学院学报
主办单位: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
国际刊号:1673-260X
国内刊号:15-1343/N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9077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
  摘要:探讨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,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、静脉炎、导管堵塞、静脉血栓形成、感染、导管脱出等,本文就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。
  关键词:PICC置管;并发症;预防及护理
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(PICC)是从外周静脉穿刺,将导管顶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。通过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输注药物,并且将血管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,不但减少患者痛苦,还能够降低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。目前,PICC已经广泛应用到了肿瘤化疗,长期输液及肠外营养的患者中[1]。但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不容忽视:如穿刺点渗血、静脉炎、导管堵塞、静脉血栓形成、感染、导管脱出等。本文结合临床实际,查阅大量对(PICC)置管应用与护理的临床研究文献,现就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。
  1 局部渗血、水肿
  1.1局部渗血、水肿是PICC置管后24~72 h常见的并发症,与穿刺时造成血管壁损伤[2],化疗药物刺激有关。患者主诉疼痛,表现为穿刺点局部隆起,皮肤呈青紫色[3]。
  1.2预防及护理
  1.2.1穿刺时针尖进入皮下潜行一小段后再进入血管,形成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存在一段距离,皮下组织对血管壁针眼可产生压迫止血的作用,可使渗血和感染概率降低[4]。
  1.2.2弹力绷带固定,可防止渗血,减少换药次数和感染机会,提高护士工作效率[5]。
  1.2.3置管后穿刺点及时使用5 cm×5 cm藻酸盐敷料或2 cm×2 cm的小纱布覆盖于穿刺点上压迫止血或吸收渗血渗液。
  2 静脉炎
  2.1静脉炎一般发生在穿刺后48~72 h,多发生于1 w内,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。与导管材质过硬或型号不当、反复穿刺、多次置管、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,血管状况不良、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。表现为导管穿刺点疼痛,红和(或)肿,静脉有条索状改变,触及硬结。
  2.2预防及护理
  2.2.1置管时动作应轻柔,送管时最好1 cm/次均匀缓慢的送入,切忌粗暴[6]。钟就娣等认为: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将导管送至10 cm时,就提前撤出穿刺鞘的操作方法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[7]。
  2.2.2置管后发生的机械性静脉炎多见于肘关节下置管者,由于手臂伸屈,肌肉会带动导管在穿刺点来回进出,摩擦穿刺点,对血管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静脉炎。有研究发现穿刺点位于肘窝上4横指处,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穿刺点。选择不同的肘部静脉,静脉炎的发生率也不一样,首先是贵要静脉,其次是正中静脉,最后是头静脉; 首选肘上静脉,但要避开肘关节及疤痕处[8]。
  2.2.3预防静脉炎关键是PICC置管期及一周内采取多种预防措施:如置管上肢握拳、松拳;湿热敷;B超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减少对静脉内膜的刺激[9];PICC置管后常规照射TDP[10]等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。
  2.2.4一旦出现静脉炎症状,临床上常用土豆片外敷等,张 晶[11]研究显示用硫酸镁湿敷容易结晶,效果不如痊愈妥缩短治愈时间明显,如症状未见改善应拔管。
  3 导管堵塞
  3.1导管堵塞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其发生率可高达21.3%。有文献报道,国内PICC堵管发生率为30%[12]。与血液粘稠度高、置管侧肢体用力过度、频繁咳嗽,便秘使胸腔内压力增高、长期输入高浓度液体、护士封管技术不准确、冲管不及时或不彻底等因素有关。表现为液体输入速度减慢,或液体不滴。
  3.2预防及护理
  3.2.1合理选择留置静脉,尽量避开患肢,如乳腺癌或有静脉血栓或动脉疾病患者,由于患肢加压包扎及可能出现淋巴水肿,合理选择静脉尤为重要[13]。
  3.2.2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。正确适时的封管可以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,顾志英[14]认为正确的封管方法是:封管时原则上不抽回血,用20 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20 ml接头皮针以脉冲方式冲管,最后使用肝素溶液正压封管,防止血液反流回导管而发生堵管。大部分研究者认为遵循SASH冲管封管步骤能有效减少患者PICC导管堵管的发生率,即生理盐水-药物-生理盐水-肝素。
  3.2.3置管侧肢体避免过度用力,及时处理患者的咳嗽便秘症状。对应用TPN化疗药等高刺激性药物时每6~8 h用生理盐水间歇冲管,在使用间歇期冲封管2次/w。
  3.2.4不从PICC管中采集血液标本,不在留置的PICC肢体测血压,昏迷病人翻身时应防止肢体受压。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,先输高营养液体后输等渗液体。输血时加强巡视,输血后用生理盐水迅速冲管,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[6]。
  4 PICC相关性血栓
  4.1 PICC相关性血栓是指PICC导管外壁或血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,作为血管内异物,会直接引起血管内膜损伤,从而诱发血栓形成[15],是PICC置管后最危险的并发症。表现为置管侧肢体肿胀,疼痛,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,严重时发生肺栓塞。
  4.2预防及护理
  4.2.1操作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,详细评估,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,如术前有血栓病史和高凝状态的患者应慎用[16]。操作者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适宜的器材,尽量使用材质柔软,小型号的导管,并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长度,使导管尖端到达管径粗大且血流丰富的上腔静脉[17]。
  4.2.2健健教育 置管后前3 d可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行湿热敷3~4次/d,5~10 min/次。嘱患者适度活动置管侧肢体,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,过度外展,上举,旋转等运动。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,注意患肢保暖,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,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。护士须仔细观察置管侧肢体有无肿胀,疼痛,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,尤其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,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,腋窝,肩臂部酸胀疼痛时,应予以高度重视[18]。指导患者避免压迫插管侧肢体,适当加强插管侧手部活动,促进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,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[19],饮水量在>1000 ml/d。
  5 感染
  5.1感染 PICC留置导管后继发的感染和败血症也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与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,日常护理不到位,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。临床主要有局部感染,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,最常见于导管插管处皮肤携带的病原菌进入导管腔,最终在导管尖端定植[20]。
  5.2预防及护理
  5.2.1采用预见性护理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,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,加强手卫生,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,渗液,疼痛,硬结等炎症表现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[21]。
  5.2.2加强患者治疗间歇期导管维护的教育,每次维护导管应在护理手册上做好记录,嘱患者如出现贴膜潮湿或翘起应当及时来院维护[22]。互留联系方式,及时沟通随访。
  5.2.3更换输液管道1次/d,保持敷料干燥清洁,更换1次/2 d,为避免敷料潮湿,出汗多的患者及时更换。更换肝素帽1次/w,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。体温是PICC导管置管护理过程中监测感染发生的重要体征,当患者突然出现高热,临床又查不出其他的原因,应考虑导管感染,这时应果断拔管,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0.5~1.0 cm做细菌培养,同时做血培养,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[6]。
  6 导管脱出和断裂
  6.1导管脱出和断裂与置管后防护意识缺乏、带管手臂过度用力、无菌贴膜覆盖不严或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有关。
  6.2预防及护理
  6.2.1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,避免带管的手臂过度用力,避免盆浴及泡浴,避免大范围手臂旋转活动,注意衣服袖口不宜过紧,以免穿脱衣服时把导管带出[6]。
  6.2.2换药时应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的刻度,从下向上顺着导管的方向轻撕贴膜,一手撕贴膜,另一手用消毒棉签固定导管,防止贴膜的自粘性带出导管,严禁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。
  综上所述,PICC置管避免了反复穿刺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,保护了外周静脉,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要想PICC安全有效的留置,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置管方式,导管维护技能,提高患者自我维护能力。积极探索预防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,让更多的患者受益,达到治疗目的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赤峰学院学报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赤峰学院学报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