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峰学院学报
主办单位: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
国际刊号:1673-260X
国内刊号:15-1343/N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9083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健康观念之我见
  摘要:护理人员是医事活动的参与者,亦是临床疗效的践行者,她们在医疗实践中具有双重属性。近年来,由于患者就诊量的增多,医疗工作的繁重,护理人员的压力亦随之加重,致使多数员工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隐患,甚或因劳殉职。因此,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健康观念的工作尤为重要。
  关键词:护理人员;自身健康;观念
 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民众的健康意识亦不断增强。尤在医学模式转变和病患需求提升的现实背景下,护理人员在维系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,却往往忽视了威胁其自身健康的诸多隐患。笔者从一名基层护理管理者的角度出发,并结合所从事的中医眼科具体工作,将如何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健康的观念阐微薄识。
  1 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
  《内经》[1]曰:“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,则身强体健。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,致使多数员工在饮食及作息等方面没有规律,长此以往会导致自身代谢紊乱,造成诸多潜在的健康疾患。因此,注重员工的身体健康是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首务。
  1.1合理饮食 研究表明: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是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[2]。由于护理工作的繁重,且高频次加班,所以多数员工会出现饮食不定时、不定量的情况,其中以不食早餐最为常见。晨起空腹胆汁分泌较少,胆酸含量相对不足,致使胆固醇过饱和而形成结晶,久致胆石症。祖国医学认为:“饥饱无度则伤脾。”[3]因脾主运化,气血源生,饮食入口,须经脾脏化谷散精。倘脾运失健,气血不泽,则神疲体乏;又劳倦久耗,四肢不用,徒伤脾气,化物无力,饮食难入;或恣嗜过饱,则伤胃碍肠,谓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[1]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曰:“五谷为食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。”在工作中应倡导护理人员尽量做到饮食荤素、粗细、冷热、干稀等合理搭配,使得脂肪、蛋白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均衡摄入,而且三餐定时、定量,逐步引导员工建立合理的膳食习惯。
  1.2合理作息
  1.2.1夜班安排 成人每天保证6~8 h睡眠是维系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。反之则不利于身心健康,亦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。中医认为睡眠是阴阳消长的过程,“阳气尽,阴气盛,则目瞑;阴气尽而阳气盛,则寤矣。”[4]且“人卧血归于肝,肝受血而能视,足受血而能步,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摄。”[1]反之则“形乃困薄”[1];唐氏近言:“寐者,神返舍,息归根之谓也”、“肝藏魂,人寤则魂游于目,寐则魂返于肝。”[5]若护理人员寤寐失序,则阴阳易位、气血难调,常表现为面色萎黄、神疲健忘、生斑长痘、月经不调等,并伴有神情淡漠、忧心焦虑、急躁易怒等诸多情绪改变。有报道称,当护理人员日工作量>12 h或周工作量>60 h,则有危害病人的高风险[6]。研究表明:护理人员的流失与其夜班的频率成正相关[7]。可见,长期的昼夜轮转打乱了人体的正常规律,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。为此,须科学地安排夜班工作,保证员工充分的生物节律及睡眠质量。例如夜班安排工作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。例如在夜班组中,遵循“传帮带”与“独思行”原则,即老员工每班1或2人,负责管理和带教工作;新员工每班2或3个分管病床。此为资质高、经验广、技术好与身体健、气血旺、精神充的有机结合,因为资质较高的老员工,她们的业务能力虽强,但考虑到年龄稍长,并在家庭中承当女儿、妻子、母亲等多重角色,夜班尽量少一些;资质稍低的员工,业务能力虽逊,但年龄较小,且无琐事牵绊,夜班稍多一些等。
  1.2.2轮休安排 在医疗活动中,护理工作除执行医嘱外,也包括对患者提供身体保健、心理疏导、社会沟通等服务。新的医疗形势对护理人员的理论、知识和技能亦提出更高的要求,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压力,许多员工常因任务重、休息少存有负面情绪。《庄子·刻意》曰:“形劳而不休则弊,精用而不已则劳,劳则竭。”[8]因此安排合理的轮休时间、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,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,尽量做到动静互涵,劳逸适度。
  2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
  心理活动是身体素质的精神标准,属于意识思维范畴。中医“三因”致病之内因,即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思则气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”,强调不良的情志变化会影响“气”的运动,气机滞而不行,则外邪经络,内干脏腑,遂致卒疴。故有“百病生于气”之说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曰:“岁土太过,雨湿流行……民病……意不乐,体重,烦冤”又“岁土不及,风乃大行……民病……善怒”[8]。可见,健康的心理活动要受内、外因素的良性支配。
  2.1改善工作环境 祖国医学贯以“天人合一”为理论构建,如《灵枢·岁露论》曰:“人与天地相参也,与日月相应也。”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曰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系人为“天覆地载,万物悉备”的自然界所化,因此外界环境可对人产生影响。有研究者就工作环境满意度的问题进行调查,满意者仅占13%。由此表明,工作环境对员工心理的影响不容小觑。护理人员在充满细菌、病毒、放射线等危险源浸润的环境中工作,极易产生恐慌、焦虑、厌恶、憎恨等消极情绪。对此,应建议院方改进基础设施建设,加大绿化投入,同时病区购置特色壁纸、图片、画册等温馨装饰物品,使员工在工作之余,通过“赏心悦目”的效果以帮助她们排解心理重负,调整工作状态,从而使其身健心愉,良性循环。
  2.2平衡个体差异
  2.2.1学历差异 近年来,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,具有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比例不断提高。由于高校教育重理论、轻实践的弊端,使新的护理人员在学历与技术层面间存有差距。笔者在多年工作中总结,高学历不等同于高技能。新员工的学历高,在专业理论方面占据优势,甚者存有自负情绪。虽缺乏工作方法和技巧,羞向低学历的老员工求教,因护-患、护-护、医-护沟通失洽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,而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。在新的医疗体制下,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升职快、加薪多,而低学历的护理人员态度好、技术高却“徒劳无功”,为此许多员工体会不到劳动价值所得,这种技术、待遇不均问题是造成新老员工心理矛盾的重要原因。为此应该举办护理人员理论和实践大温课活动,即在交班、例会、讨论等活动时集中学习,共同探讨,做到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,用理论指导、完善实践,用实践验证、充实理论。在本科室建立机动资金、搭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擂台,对于理论突出,技术过硬的员工以资奖励。同时要加强对新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,使之尽快加入护理人员行列。
  2.2.2性格差异 性格是主观精神映射于客观物质的恒定表现,性格主导人的态度或行为。员工的性格不同,对工作质量、效率的完成也不同。在管理工作中,要掌握员工的性格差异,做到知人善用[9]。具体而言:针对活泼性格的员工应多上护理班,以阳光乐观的心态去引导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;针对内敛性格的员工应多上办公班,以沉着谨慎的心态去完成重要的管理床位、核对医嘱等工作以减少错误的发生。同时要积极引导员工性格的转变,如外向型的员工转变为内向者,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;内向的员工转变为外向者,以避免孤僻人格的塑造。
  2.3协调人际关系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时刻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,倘若处理不当则出现患者不理解、医生不满意和领导批评等问题,使其对环境畏戒、对工作淡漠,以至于产生心理疾病。在日常工作中,应时刻留心员工的心理动向,时常同大家谈心,做到知所忧、念所苦、除所惑、利所行。有针对性的培养、训练员工的适应和应急能力,包括护患沟通、医护交流等,以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关系的发生。
  2.4注重家庭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,一般有“男主女从”的分工原则,即男人充当养家糊口的角色;女人则为养儿育女的角色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分工原则正在发生着变革,护理人员亦是如此。她们在工作中是骨干、精英或模范;在生活中是女儿、妻子或母亲。她们在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抉择中,往往忍痛割爱地选择了前者。有学者指出,工作压力过大会使家庭生活变得紧张[10]。也就是说,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使员工身心俱疲,使其缺少对家庭成员的关心,从而导致家庭气氛的紧张;因家庭生活破裂而产生的不良情绪,又会对工作的精准造成威胁。为此,合理工作安排,提高员工收入,加大保障力度,努力塑建护理人员的人格归属感、家庭角色感以及社会地位感等,极力确保其家庭生活和谐美满,使其“无忧无虑”地置身于工作中。
  WTO认为“健康”[11]“不仅是没有疾病,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。”因此,正确地健康观应建立于身体和心理健康之上。在自然-社会-人的医学模式下,不但要灌输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,同时更应该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情况。唯有良好的身心素质,才能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,对实现个体价值和共体效益均有所裨益。
  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赤峰学院学报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赤峰学院学报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